2024年7月5日至7日,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本次年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社会学新征程”为主题,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与任务,深入研讨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性阐释和学术性表达,推进中国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赵芮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宇燕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李友梅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研究员,黑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成员计世伟同志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汝建主持。
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中国社会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的全体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全国社会学教学科研机构、博士点、一流学科、一流专业负责人,以及论文入选本次学术年会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等3700多人与会,并在两天时间内在97个分论坛同时开展学术交流。本届年会参会人数和分论坛数量,双双创中国社会学会历届年会的新高。我院陈建胜教授参加了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会会议。
在此次年会论坛上,由70200app永利、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省社会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共同富裕与社会治理”分论坛于7月7日上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21B教学楼0117教室顺利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泰州分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全国各院校近三十位师生进行了会议发言,共同探讨“共同富裕与社会治理”方面的新议题和新进展。
在分论坛开幕仪式上,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院长、70200app永利MSW教育中心主任童志锋教授致欢迎词,他首先向参与本次论坛的各院校师生致以热烈的欢迎。童教授阐述了论坛的核心立意:汇聚学术界精英的智慧,通过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深化对共同富裕与社会治理理论的认识,同时激发创新思维,为培养新一代的学术人才奠定基础。
论坛第一单元是贫困治理与社会政策,由浙江财经大学讲师严米平主持,6位研究者进行了学术分享。河海大学副教授亓迪和东南大学副教授吴一超的研究提出了基于CFPS2020的实证分析下,互联网使用对家庭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互联网使用对于居民家庭贫困的影响路径主要有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信贷获得。黑龙江大学的刘思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与创新研究,农村社会治理结构转型的目标是要扩大村民民主自治格局、创新构建农村治理服务体系和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关系结构。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姚雨用城市居民的数据说明了收入对于城市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以及社会阶层认同在收入与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周璇、朱宇提出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力量,人口流动与老龄化问题加剧了群体的脆弱性,资产建设的社会政策视角能够与新生代农民工在新时代背景下共同富裕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史征东的研究聚焦于在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何以实现从外向型经济模式向内需驱动转型,提出一个经济社会学分析框架。浙江财经大学教授陈建胜、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朱佳荣提出产业社区的青年工人服务体系存在简单移植,需要通过耦合机制打造具有产业与员工共同体感的产业社区。
浙江工商大学讲师陶旭辉在对上述研究进行评议时表示,研究者们所选择的课题范围广泛且具有深度,他对于研究者们在定量研究中提供的具体案例和问题提出了详尽的建议,以增强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此外,浙江财经大学的赵琼教授亦作为评议人,指出了研究者们的研究领域各具特色,并对新问题和新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同时也强调了在研究中考虑问题全面性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是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史征东主持,6位研究者进行了学术分享。浙江工商大学讲师陶旭辉与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韩雨晴、教授张熠合作,提出要素流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与区域协调发展,聚焦于城市为什么会发生持续性的人口流出,甚至城市为何死亡。浙江财经大学教授赵琼提出第三次分配在共同富裕中的实现路径,第三次分配慈善捐赠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撑,全民慈善捐赠的意识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逐步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黑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岩基于2011年-2019年慈善数据的分析,提出现阶段的第三次分配是否真的能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孟荣耀的研究提出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的灰色关联分析,为推动社会公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浙江财经大学教授童志锋提出基层治理与检察履职,法学研究注重案件性质分析,主流是规范研究范式,社会学研究注重厘清社会事实的深层次原因,主流是关系研究范式,要在关系研究中去看结构作用和行为逻辑。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俊儒通过对于浙江Y村与福建YX村的双案例比较,得出乡村绿色共富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引导机制、以市场为主体的利益分配共享机制和社会参与下的区域发展机制。
河海大学副教授亓迪作为评议人对上述研究做出评议,她认为,研究者们展现出了对主流意识的深刻理解,并将焦点集中在了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议题上,同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认为某些内容可以通过分章节撰写来提高论文的框架清晰度。此外,浙江财经大学讲师周翎霄在评议中也表达了对研究者们选题的高度认可,凭借其人类学的专业背景,强调了多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并提倡将国内外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学术视野的拓展和深化。
第三单元是数字化与社会治理,由浙江财经大学讲师周翎霄主持,6位研究者进行了学术分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晓燕、助理研究员张灿提出了财政分权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分析,拓展了财政分权与强可持续发展指标生态福利绩效间的关系。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家梁提出技术优先的策略虽然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却可能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导致情感极化,社会支持虽有助于显著影响个体参与意愿,却未在统计上显著提升其政治参与程度,社会支持与技术支持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婵、丛乾恩基于宁波的三个典型村落进行调研,提出“再地方化”转型,在媒介空间视角下进行乡村文化空间治理。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健文以赤峰市Z村为个案,“五个振兴”作为基层党建引领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手段,重塑乡村共同体,对增进农村社会认同、凝聚农民力量具有巨大推力,将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严雅倩基于浙江省桥头镇“群治分”共治实践,提出共同富裕导向下数字嵌入乡村基层共治的耦合研究,聚焦于数字技术如何系统有效嵌入已有的治理结构。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社会工作协会会长桑梅以WX市WZ街道为例,提出资源整合理论下“五库双循环”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探索,拟解决资源单一性、资源畅通性和资源循环性问题。
浙江财经大学教授陈建胜作为评议人对上述研究做出评议,他认为研究者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治理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而且紧跟数字化时代的步伐,同时,陈教授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认为部分研究在结构和方向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强调对机制研究的深入分析的必要性。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史征东作为评议人也以其学术洞察力,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认为尽管研究在某些细节上仍有待商榷,但通过不同学术背景的交流与探讨,可以构建出一个更为完善的分析框架,从而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流畅。
最后,在论坛闭幕式上,70200app永利陈建胜教授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各位参与者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大家进一步关注共同富裕背景下社会治理的理论议题,提升研究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视野。
(初稿:朱佳荣;初审:陈建胜;终审:李海龙)